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华声慈善 > 正文
凡人善举“莫问谁”
更新时间2019-09-06 11:43:32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  8月,江苏省南通市区又是一个高温天。崇川区虹桥社区邻里中心内,小朋友在妈妈帮助下为老人洗头,两位五六十岁的阿姨则忙着给老人理发……

  67岁的魏秀芳是邻里中心的志愿者,她说,每周二、四上午,是志愿者为社区独居老人爱心理发的日子。魏秀芳和其他5位志愿者的爱心理发服务已持续了3年。魏秀芳说,自己从2008年报名参加对独居老人的“一对一帮扶”,为了做好服务她自学了理发,然后又带出了5位志愿者“徒弟”。

  “南通的大人小孩,做好事、献爱心的意识强着呢。”魏秀芳笑呵呵地说,“20多年前,我们全市开始学习‘莫文隋’,一直到现在。“莫文隋”,其实不是一个真实的姓名,而是“做好事不留名”的一面精神旗帜。

  1995年,原南通工学院女生石洪英的寡母去世,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依靠。不久,石洪英意外收到一张100元的汇款单,附言是“生活补助费”,地址为本市“工农路555号”,汇款人姓名写着“莫文隋”……从此,石洪英每月都会收到“莫文隋”汇来的100元生活费,直到毕业。

  石洪英多番寻找,始终没有“莫文隋”的任何消息。这时人们才明白,555就是“无无无”,“莫文隋”就是“莫问谁”,这是一个做好事不愿留名的人。

  “你要问我是谁,请莫问我是谁,风雨中我是一把伞,干渴时我是一杯水……”在寻找“莫文隋”的活动中,人们创作了歌曲《莫问我是谁》,这首歌从此在南通市的大街小巷里传唱。南通的街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“莫文隋”:房产局收到两封给职工“吴铭”(无名)的感谢信,感谢他寄钱给本地和湖南患病少年;一位化名“任友琴”(人有情)的市民,先后两次给孤寡老人和港闸区关工委捐出善款……

  无数凡人善举,让这座城市处处充满温暖。从“莫文隋”开始,南通以大批涌现的凡人善举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,2009年顺利入选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。如今,在南通,每年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,也被定为学莫文隋日;南通的志愿者人数,已发展到120多万人。
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19年08月29日 13 版)
 
 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