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文化教育 > 正文
师德表现将作为职称评审首要条件 高校教师怎么看?
更新时间2020-07-29 17:47:21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 教育部网站7月27日公布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),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征求意见稿明确,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,克服唯学历、唯资历、唯“帽子”、唯论文、唯项目等倾向。

  其中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,并提到不以SCI论文作为前置条件,不简单把论文、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,那么对此高校教师如何看?此次改革将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?对科研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是否也会有影响?日前,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。

  究竟培养什么样的“好老师”才能以德育德

  近日,教育部公开曝光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,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。在此之前,征求意见稿明确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,那么师德表现真的那么重要吗?

  爱因斯坦曾说过:“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。”

  在教育生活中,为达成育人目标,需要开发各类资源,其中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特殊意义,既是育德立德的关键资源,也是推进五育并举、育人树人的保障性资源,成为最有力的教育资源之一。

  “师德也是教师职业操守之一,是高校教师应该要有的品质,但是最核心的问题是高校怎么去考评师德。”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志琼说,为此我们需要思考,究竟培养什么样的“好老师”才能以德育德?

  例如,现在不少高校采用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的方式,这种评教方法李志琼认为较为片面。“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我对学生严格要求,那么一部分学生可能觉得你要求高、为难他,最后老师的评教效果并不是很好。所以说该怎么去考评师德才是最核心的目标,作为教师职称制度的一个首要条件,我觉得这个更是必要条件。”

  把论文、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不合适

  “过去倡导要有科研教学环境,减少对科研创新和学术活动的直接干预、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等要求。所以,高校会对教师提出完成教育任务,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要有科研,就形成了一种趋势。”李志琼说,一方面教师把科研做好了以后,能把一些新的东西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,从而对学生有所启迪或影响,也许会影响学生将来的研究方向;但另一方面,一些高校老师以教学为主,自己没有做出科研成果,没有发表论文,对评职称有所影响,这种情况也是有的,所以确实不应该把论文、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。

  李志琼认为,虽然过去把论文、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不合适,但也不能绝对排除。“如果高校老师脱离了科研、论文,纯粹用师德去衡量好坏,那就无法去量化一些指标,或者说这些量化的指标就不一定很准确了。”

  此外,不以SCI论文作为前置条件,不简单把论文、专利等作为限制性条件,会不会影响对科研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呢?

  “高校教师职称是与收入直接挂钩的,随着评价标准的转变,如果未来把论文、专利等条件排除在外,我个人觉得会影响部分高校教师对科研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。”李志琼说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