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文旅驿站 > 正文
茶香悠悠富农家
更新时间2020-07-18 17:40:47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 骤雨初歇,50来岁的广东英德茶农林观金飞快摘下两把嫩黄茶尖,投入背后竹篓。“打这份工呢,要起早,收工也晚,人是辛苦点,但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,也知足啦!”

  安居乐业两相宜

  回到几年前,英德市石灰铺镇勤丰村的林观金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。农忙之余,林观金只能在附近打零工。

  2016年,林观金进了村里的茶园上班,日子开始迎来转机。她干活勤快,逐渐成了采茶能手,旺季一天能采80斤茶叶,按每斤两元工钱计,日均收入160元。前年,她攒够一些钱,加上危房改造政策奖补,终于拆掉了漏雨泥屋,建起楼房,“有了一个安稳的家”。

  与林观金年龄相仿的钟贵娣,2014年家里连遭意外:小女儿不慎大面积烫伤,需长时间恢复治疗;婆婆被狗咬伤;自己得了甲亢。一家人生活全靠丈夫种田维持,日子过得艰难。2016年,钟贵娣被招进茶园当采茶工,每月有了稳定收入。

  “穷山窝”变“金山窝”

  勤丰村这片千亩茶园距英德城区约13公里,原是一片荒山野岭。2014年,做矿产生意的黎水清看到大健康产业商机,与人合作成立英德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,租下勤丰村老江屋村组的沙岗山,垦荒种茶,盘活山地,探索茶业发展新路。

  做大茶产业,黎水清不忘带动村民奔小康。这几年,茶园接纳了200多个贫困家庭劳动力、500多个村民就业,人均年工资3.6万元。公司喜年达天猫旗舰店每售一份茶,捐出两元给英州红扶贫爱心基金,专门用于资助贫困户。

  与英州红公司一样,英德一批红茶企业不再满足于“卖茶”,转型发展“农业+文旅”,产业链延及茶叶种植、加工、销售、科研、茶园旅游和茶文化传播等领域,带动千家万户致富奔小康,让“穷山窝”变“金山窝”。

  茶乡山川更美丽

  出英州红茶趣园北行,拐过几条深山沟,便见白墙灰瓦的横石塘镇龙华村党群服务中心,门口“初心商店”游客盈门。

  “红茶、红薯、红色旅游,这‘三红’是村民最主要收入来源,村里建设更是一年一个样。”村党总支书记华岳可说,龙华村是革命老区,位置偏,发展慢,4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过2万元。到去年,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2万多元,村集体收入50多万元,还办起14家农家乐、5家民宿客栈。

  茶乡山川越来越美,吸引一批年轻人回乡。钟贵娣大女儿江海燕读高中时因家庭困难差点辍学,去年从肇庆学院毕业后参加广东省大学生“三支一扶”招募,如今在石灰铺镇做扶贫工作。谈及未来打算,江海燕说:“现在日子越过越好,我要加倍努力工作,回报社会、回报家乡。”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