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热点舆情 > 正文
焦点访谈:“双循环”会带来什么?这个会议传递出重要信号
更新时间2020-08-04 17:27:06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2020年过了一大半,我们经受的考验一个接一个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给中国出了一道“加试题”,我们一边抓全面抗疫,一边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和恢复。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,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已经由负转正。但是,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,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仍然存在不确定性。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到底是怎样的?下一步我们如何应对?7月30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,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一段的经济工作。

  今年伊始,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。一季度,中国经济增速一度降为-6.8%,二季度V型反弹,增速达到3.2%,由负转正,明显好于预期。现在疫情防控局势平稳,经济运行基本恢复。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判断,“中长期”“持久战”成了新的关键词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,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,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,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,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。

  当前,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。全球化时代,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过去。短期压力之外,专家认为,我们目前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还是要从两个大局来考虑,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,一是世界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

  近几个月,有关“两个循环”的概念备受关注。基于“持久战”的判断,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,要“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。

  14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规模、齐全的产业门类等,是强化国内大循环的坚实基础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意味着要着力打通国内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的各个环节,不断满足消费升级需求。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,将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,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动力。

  和“持久战”一脉相承,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宏观调控也有新的要求,提出要“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”。强调“跨周期”释放出鲜明的政策信号,既考虑短期经济波动,又要审视未来经济周期走向。

  为应对疫情冲击,今年上半年,我国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。如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,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则特别强调,“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”“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、注重实效”“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、精准导向”“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,促进财政、货币政策同就业、产业、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”。

  疫情冲击让中国的结构性、体制性矛盾凸显,但也可以倒逼改革,成为创新的动力。下半年经济怎么干?中央政治局会议作了多方面部署,其中再次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。

  针对扩大内需,除了“扩大最终消费,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”,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到“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,推动城市群、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”。

  消费回暖离不开稳定就业。今年上半年,受疫情影响,就业走势前低后稳,1到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,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%;对比2019年1到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37万人,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减少173万人。而就业贡献的主力军——部分中小微企业也面临着生存的压力。

  为了让这些企业在困境中存活下来,从中央到地方,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纾困帮扶政策。同时,为了助力各类群体解决就业问题,有关部门也在因人、因企分类施策。

  企业的生存发展不能只靠纾困政策,更要提高核心竞争力。疫情的冲击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,这其中有挑战,更有机遇。

  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?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“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,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。”

  虽然疫情的影响巨大,但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遭遇困境。利用我们的市场和产业优势,一些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脱颖而出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,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.3%;远程办公、在线教育、无人配送等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堵点、难点;数字经济、智能制造等新产业为经济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抓好长板,补好短板,中国经济就有能力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。目前,各地方、各部委已经行动起来,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。

  目前,中国经济已经稳步恢复。明年,我国将迈入“十四五”时期。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,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研究“十四五”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。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,“十四五”规划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?新的发展阶段,如何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、让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?我们还将请专家继续解读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