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品牌房企 > 正文
走出大山 安居乐业
更新时间2020-08-07 16:50:03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 “我和丈夫都是残疾人,以前住在山里,全家收入就靠他每月在外打工的2800元工资。”走出大山,搬进陕西省汉阴县紫云南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,罗云的生活变了样。现在,她在五金电子社区工厂找到了工作,周末还到合作社产业园务工,儿女们就近上学。“我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,出门两分钟就到工厂。能在家门口挣钱,对腿脚不便的我,就是最幸福的事!”罗云说。

  汉阴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目前已经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20个,5081户17940名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。为了使搬迁群众能更好地融入新生活、过上好日子,汉阴县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治理模式,推出了“建强一个支部、建好三大载体、建设八个中心”的“138”治理模式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此前,住进搬迁安置社区后,生活习惯、生产方式都变了,不少群众直呼不适应。如何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、开启新生活,“谁带头,谁领跑”是首要问题。36岁的郑安元以前在浙江一家餐饮企业做管理,有着10年党龄的她去年成为铁佛寺镇四合社区党支部书记。脑筋活、有魄力,靠着好口碑,郑安元做起工作来很顺手。“郑书记很有方法,家庭矛盾、邻里冲突、卫生问题,她上门调解后,总能妥善解决。”四合社区居民谢家平说。

  为了充分发挥像郑安元这样的社区党员作用,汉阴县将他们的党组织关系转到搬迁安置社区党支部,并从优秀回乡大学毕业生、退伍军人、种养能手、务工经商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,不断为社区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。

  针对易地搬迁群众搬出后原村“管不到”、现居住地“无法管”的盲点问题,汉阴县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,党的组织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,实现了搬迁社区党组织全覆盖。“搬迁安置社区根据规模和党员数量,采取单独、联合、挂靠组建党组织和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,成立社区党支部、党小组15个。”汉阴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向诗兵说。

  根据搬迁安置社区规模大小和相间距离,汉阴县按照新设、融合、挂靠三种形式,成立社区管委会、居委会或居(村)民小组,以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。住得稳了,才能致富。汉阴县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,在社区成立劳务公司,每个安置点至少建1处新社区工厂或社区车间,促进搬迁群众就业。据悉,汉阴县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共建社区工厂28家,19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。

  此外,汉阴县在搬迁安置社区组建产业专业合作社,通过统一划地到户、委托代管、务工取酬等方式,让外出务工无技、本地就业无岗、迁入务农无地的搬迁群众就近务农。

  “有了社区管委会、社区工厂、农业园区三大载体支撑,搬迁群众的权益、就业、发展需求得到了切实保障,群众住得下去,也正慢慢富起来。”汉阴县涧池镇人大主席温汝康说。

  此外,为满足搬迁群众入住后的“学、医、养”等服务需求,汉阴县加快推进“八个服务中心(5+X)”建设,“5”即便民服务、物业管理、平价购物、老人日间照料、儿童托管中心,保障共性需求;“X”即各社区因地制宜成立民事矛盾调解、文体活动、红白理事等服务中心,满足个性化需求。“截至目前,汉阴县1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‘八中心’已全面运行,初步构建起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,实现了搬迁一户、稳定脱贫一户。”汉阴县委副书记王毅介绍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