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华声慈善 > 正文
扶贫要下足绣花功夫
更新时间2020-07-15 17:42:26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 不久前,我在重庆市荣昌区调研,遇到了方大兵。见到他时,老方正在照顾着自家的小龙虾。他今年52岁,几年前在厂里做工,受伤致残,成了贫困户。如今,在各方帮扶下,老方有了自己的产业,生活也有了盼头。

  不过,老方跟我说,这么好的扶贫政策,自己差点儿没够着。什么原因?他所在的竹林村不是贫困村,而且地理位置好,产业发展也不错,村民过得也都挺好,老方这样的,是特殊原因导致的特殊情况,差一点儿就没被识别出来。

  重点贫困地区的贫困户集中连片,好发现;而看起来“还不错”的地方,贫困户散点分布甚至零星分布,不留神,识别的眼睛就容易错过。尤其在整村不是贫困村的地方,没有驻村工作队,也没有专职扶贫的第一书记,“隐身”状态的贫困户容易被忽略。

  这种情况,更要求扶贫工作者下足绣花功夫。

  还拿老方为例,他就是干部们挨家挨户了解情况,才被发现的。这是个精细活,需要慢慢找,细细看。越到关键时刻,越要沉下心、俯下身。有人可能会说,精准识别是起初阶段的事,快收官了,不必再提。其实不然,精准识别是个动态过程。有的户过去不困难,现在遭遇变故,困难了;有的户过去困难,现在经过扶持,问题不大了。不保持动态识别之心,那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。在当下的时间点上,哪家是贫困户,哪家有返贫风险,哪家已经稳定脱贫……干部的心头要有一本明白账。

  与集中连片地区相比,在贫困户散点分布的地方,往往致贫原因没有共性,各家有各家的难点,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情况施以不同措施。比如,对因残致贫的家庭来说,除了要帮扶产业,更要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难关,扶志便是重点工作。

  另外,帮扶措施也并非一成不变。脱贫攻坚不是一日之功,而针对每一户的政策也不可能一用到底。这就需要干部们近距离察看变化,及时改变,多来群众家里坐坐,多听听群众心声,多为群众想想招。

  群众的幸福少不了干部的辛苦,工作越细致,群众脱贫奔小康才越有希望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