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华声慈善 > 正文
学技能 有营生 收入增
更新时间2020-07-22 16:42:29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双手接过合格证,37岁的仁卓喜上眉梢——她终于从缝纫机操作培训班毕业了。

仁卓的老家在西藏那曲市安多县色务乡,那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。1065名牧民生活在2.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从村子到县里有300多公里,往返一趟至少两天。村民们放牧为生,冬季没水没电,一身衣服一穿就是一年。

2019年12月19日,仁卓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从色务乡2村搬到了山南市贡嘎县的森布日搬迁点。政府修好了宽敞整洁的搬迁房,学校、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;色务乡老家的牛羊都入了合作社,村民轮流放牧,年底按股分红;孩子就近上学,从家到学校只要10分钟……生活看起来妥当静好,但仁卓还是有些不踏实。“合作社分红每年年底才能分一次。平时要花钱,还是要有稳定的收入。”仁卓说。

森布日搬迁点现在已经入住了近万名高海拔地区的农牧民。为解决就业问题,西藏翰林教育服务有限公司办起了就业技能培训企业。“先办培训班,教缝纫技能,从床单之类的简单产品做起,熟练之后生产校服。”公司负责人苏龙说,有了稳定的工作才有稳定的收入,收入稳了大家的心才能稳。

从用缝纫机做书包、布偶练起,经过20天左右的学习,仁卓和其他40名同学迎来了“毕业考试”。由于第一次考试出现了小插曲,第二次“补考”通过后,仁卓终于正式上岗。

“每月固定工资3000元。现在每天要加工完成150件产品,超额完成任务,每件还有2毛钱的提成。”仁卓最盼望的是,将来孩子能够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校服。

巧手缝出幸福来。和仁卓一起参加培训的不光有“绣女”,还有次央这样的藏北汉子。“以前连线都不会用,现在不仅能完成定量任务,家里日常需要的衣服床单,都可以用缝纫机自己做。”次央说。

今年以来,西藏自治区出台政策,对个人、企业和劳务输出市场主体给予路费补贴、吸纳就业奖励、就业创业服务补助。通过“以工代训”“以工代赈”和订单、菜单、工单式培训,精准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,实现农牧民增收。截至目前,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46.1万人。

生活有保障,住得更安稳。“我们计划在未来3年,年产150万到200万套校服,带动500至1000人就业。”苏龙打算将缝纫机免费入户和投资建厂结合起来,促进更多高海拔搬迁群众参与培训就业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