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华声慈善 > 正文
为夜经济增添文化亮色(现场评论·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(11))
更新时间2020-07-30 17:25:12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努力实现夜经济与城市治理的协调发展,创造安全、稳定的夜经济环境,关系着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,关系着全面小康的质量成色

  

  “乱蝶飞蜂,勾点妙文章;惠风和畅,步步生新想……”夜灯初亮,婉转缠绵的昆曲《浮生六记》在中国昆曲博物馆唱响。台上的演员腔调细润,装扮明丽,举手拂袖间唱尽沈复与芸娘的伉俪情深;台下的观众边听戏文,边品杨梅,享受着夏日夜晚的惬意与自在。

  今年,江苏省苏州市重点打造夜经济品牌“姑苏八点半”,以苏州传统文化为主题,推出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演出、夜游线路和消费活动。在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平江路上漫步,可以观“水陆并行、河街相邻”,赏“粉墙黛瓦、橹声船影”。夜晚的苏州博物馆不再冷冷清清,夜间开放满足了上班族的观展需求。金鸡湖畔,优美的舞蹈、婉转的歌曲,在高楼大厦灯光秀的衬托下充满别样风情。

  不独是江苏苏州,浙江杭州河坊街夜市、河南开封鼓楼广场、陕西西安风味小吃街都已是备受游客推崇的夜市品牌。街头巷口吃个串儿,购物商场“买买买”,文化场馆游一游,夜经济既舒畅了公众的身心,也让经济热度、消费暖流持续高涨。商务部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的调查报告显示,有60%的消费发生在夜间,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销售额占比超过全天的50%。夜经济已然成为带动消费提升、增添经济活力的有效抓手。

  夜经济的发展,不只着眼于物质消费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愉悦身心、兴趣学习、健身运动等精神文化消费。城市积极推广夜经济,不应只是简单的“吃喝买”,不妨把读书学习、艺术欣赏、体育健身等多元形态纳入进来。提高夜经济的参与性、体验性和学习性,创新文化消费模式,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物质上的小康需求,更可以满足人们在精神文化上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。

  发展夜经济,“文化特色”是一个重要关键词。南京将夫子庙、老门东等夜经济聚集区融入秦淮文化,擦亮金陵“夜名片”;成都借川剧、蜀锦、蜀绣等元素,展现千年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;上海开放深夜书桌、夜游书集、深夜读书会,为夜生活的文化消费增添更多乐趣……立足历史文化资源,打造有传承、有文化、有内涵的夜经济,不仅能够挖掘和彰显深厚的城市底蕴,也可以吸引市民和游客,提升城市整体的凝聚力和口碑度。

  夜经济能否繁荣向好,考验着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。小到公交班次、停车容量,大到区域规划、治安状况,都会影响夜经济的品质与发展。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,如何既“放活”又“管好”,既有“尺度”又有“温度”,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。去年,上海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,建立了“夜间区长”和“夜生活首席执行官”制度,为夜经济管理亮出新招。类似的创新举措,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。努力实现夜经济与城市治理的协调发展,创造安全、稳定的夜经济环境,关系着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,关系着全面小康的质量成色。

  夜经济带来的是幸福生活的烟火气,呈现的是城市文化的独特底蕴。夜经济繁荣起来,必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