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健康中国 > 正文
人民时评:筑牢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
更新时间2020-07-09 10:13:49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基层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、大医院分工协作、信息共享,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用成本和风险更小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,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,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,最近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《关于做好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升到74元,新增5元经费全部落实到乡村和城市社区,用于强化基层卫生防疫。同时,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456.6亿元,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。

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包含了14类项服务内容,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。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也是服务内容之一,涵盖了监测、排查、发现、报告、处理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、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。从2009年开始,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实施了10多年,正是这些年来的培训和预防控制措施,为新冠肺炎疫情基层防控打下了基础。

疫情防控期间,全国各地在基层展开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“四早”防控措施,落实街道人员、社区网格员、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人员、民警、志愿者“五包一”社区防控责任制等。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,如预检分诊、社区排查、居家观察、核酸采样、疑似患者隔离人员和发热病人转运、分类管理四类人员等。这些琐碎而繁杂的措施,是真正低成本、高效率的公共卫生措施,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。可以说,基层卫生防疫人员有序介入和积极管理,和疾控人员一起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、切断了传播途径、保护了易感人群。

不可否认的是,由于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不高,覆盖服务内容较广但人才相对不足,影响服务效果。再加上居民一有症状就到城市大医院就诊,影响了疫情在基层的提早预警和报告处理。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第一时间发现病例、报告并处理,无疑是落实“四早”最经济有效的手段,能减轻大医院诊疗负担,减少病毒交叉感染机会。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全科医生队伍。这是因为,高水平的全科医生不仅开展常见病、多发病的临床诊疗,还能保持对疫情防控的敏感性,懂得处理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,将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结合在工作中。

同时,为了更好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,还需要逐步建立医防融合机制。在医防融合的机制下,基层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、大医院分工协作、信息共享,进行排查、报告、首诊、预检分诊,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,用成本和风险更小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。实践中,有些地方已整合区域内疾控、医疗等机构,以健康为考核导向,推动形成医防融合、有序分级诊疗的联合体。《通知》也要求“推进基层机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融合服务”,此举有助于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打牢疫情防控的根基。

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工作任务更重。这需要各地精心谋划与安排,统筹做好工作,推动医防融合,提高基层防控能力,织密防护网、筑牢筑实隔离墙,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