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魅力旅游 > 正文
土族纳顿舞起来
更新时间2020-07-14 16:59:04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踏动摆身、击锣敲鼓、左腾右挪、绕场而舞……炎炎夏日,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纳顿传习所里,一群身穿各式服装的演员伴随着音乐灵动起舞。

  训练结束后,46岁的杨春林脱掉华丽的表演服装和面具,露出汗涔涔的脸庞。杨春林参与的这场表演叫作纳顿,是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群众重要的民俗活动。

  “纳顿源远流长,早在元末就已经出现。”青海省民和县纳顿艺术研究会会长祁正祥说,土族纳顿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二开始,是当地群众最重要的文化娱乐盛会,形象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由游牧生活转向农耕生产的历史过程,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纳顿表演由“会手舞”“面具舞”等内容组成,保存着早期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文化遗风。

  20多年前,杨春林踏上学艺之路,如今担任纳顿艺术团的副团长,艺术团成员有90余人。杨春林的师傅徐秀福,今年已经75岁,他是纳顿艺术团的艺术总监,也是土族纳顿节省级传承人。“许多年轻人走出家园,接受现代文化,纳顿表演技艺濒临失传。”徐秀福说,退休后他全身心投入非遗艺术的传承保护,这些年教过的学徒有四五十个,他们成为纳顿表演的主力军。

  徐秀福和纳顿演员们一起改编的“五族舞”,在土族传统艺术中融入汉、回、藏、东乡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,突出表现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。纳顿节在当地也逐渐成为一个象征民族团结的节日。

  “希望未来能提升纳顿的艺术品位,让游客们既能看到传统节目又能看到创新节目,把民族文化留下来、传出去。”徐秀福说。

 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