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魅力旅游 > 正文
非遗传承,打破圈层(新语)
更新时间2020-07-20 17:49:53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 多一份新意和惊喜,与更多热爱者相遇,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

  

  一把老琴,打磨新曲,不断将新表现形式融入传统,学生上门请教,网上吸引点击,游客慕名而来。一把从父辈手中接过的弦子,在弦子舞传承人次仁旺堆手中,拨响了新的旋律。

  近年来,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各级非遗项目持续扩增,目前仅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就超过3000人。从抢救性保护到活态传承,非遗如何向前多走一步,带来更多新意和惊喜?这是摆在次仁旺堆们面前的课题。

  网络正在成为传承的重要渠道。可以看到,非遗线上传播、传承人直播带货渐成常态。戏曲艺术和短视频的联姻,催生了不少圈粉佳作。一段时长15秒的京剧老生开怀大笑视频,收获2000万次观看和80万次点赞;运用屏幕动态贴纸,网友也扮上脸谱、过一把戏瘾。

  而如何让“触网”变“融网”、让借力发展转化为深度融合,值得更多探索。传播学有一句名言,“媒介即讯息”,网络不仅仅是传播渠道,更影响着非遗展示内容的演进和更新。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,突破传统圈层,尝试与其他领域擦出新火花,是不少非遗项目的努力方向。

  用练习生模式选拔非遗传承人,用民乐唢呐吹奏电音,将舞台剧、街舞、小品融入皮影戏……新尝试层出不穷,年轻人既是观众,也是主角。古老与现代和谐交织,变“加法”为“乘法”,打开非遗通向当下生活的更多接口。

  当然,非遗的创新型传承,不仅依赖深厚技艺和“破圈”巧思,也需要来自平台、渠道、投入等多方面的支持。只有形成合力,非遗文化才能被更多人看到、听到,并最终为市场化蹚出一条宽途坦道。

  无论是一把弦子、一段唱腔,还是一块刺绣、一幅水墨,多一份新意和惊喜,与更多热爱者相遇,就更有可能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市场潜力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