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魅力旅游 > 正文
发现书本外的世界
更新时间2020-07-27 17:29:13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 近年,总会在网上看到各种关于毕业旅行的新闻:周游全国、骑行川藏、穷游西北……印象最深的一则消息是在去年,山西朔州一名高三班主任,带领11名高中毕业生骑行1800公里。在17天的艰苦跋涉中,他们翻越雁门山脉、穿过汾河谷地、进入华北平原、长江中下游平原……最终来到了上海。

  又是一年毕业季,随着高考、中考尘埃落定,阶段性完成学业的考生们迎来了一段较长的闲暇时光。如何度过这段空闲时间?不少同学已经收拾好行囊,准备来一次旅行。微信指数也说明了这一点:自7月4日起,以“毕业旅行”为关键词的搜索量便呈直线上升趋势。旅游市场也为此开启了一系列针对暑期旅游的促销活动。

  对于考生而言,毕业旅行无疑是心愿清单上优先完成的项目。在结束了马拉松长跑似的十几年学习后,学生们终于可以借此机会放松身心、缓解压力。但我认为,毕业旅行的意义远不止于此。更重要的在于,那些原本在课本上捉摸不透的名词,经过双轮飞驰,成为学生们近在眼前的风景。

  有道是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拘泥于教室与书本,不会被一次考试所定义。毕业旅行并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,而是一次和自然、历史、社会相遇的机会。课本知识的学习终归是一种间接的经验,只有到现场,才能亲身经历,获得一手体验,从而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内心的鲜活感受。

  图片上的泰山看上去巍峨雄伟,但只有身临其境,才能体会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的原因;传说中的黄山再“奇”,不爬一爬也难明了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典故。到大自然中去,才能明白李白缘何写出“相看两不厌,唯有敬亭山”;看看高飞的大雁,才能体会嵇康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”的意境。拥入大自然的怀抱,可以获得一种情景交融的审美感受,感受自然的生机勃勃与无穷魅力,这该是一堂堂多么生动的生物课、地理课。

  良渚文化遗址、三星堆遗址、殷墟遗址、秦始皇陵兵马俑、长沙马王堆汉墓……这些标记中华文明进程的文化遗产,虽然可从书中了解、在网上参观,但永远也无法获得身临其境的震撼与惊喜。设想一下,站在千百年、万余年前先人们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面前,无论是一架编钟,一张绢帛,还是一顶陶罐,怎能不生发同学们的“思古之幽情”?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化徽记,将古老文明的密码送到每一个游客面前。

  而每到一个新地方,领略不同少数民族文化或是异国风情,也能让人体会到更加多元的人类文明和生产生活方式,从而学会尊重与包容多元文化。在热带雨林气候的西双版纳,看割胶工人采集白色的橡胶;在额尔古纳,体验蒙古族人的游牧生活,品尝俄罗斯族同胞烤制的列巴;在汕头,看渔船归港,看渔夫忙碌的身影。渔网里跳动的鱼虾预示了劳动带来的收获。

  和自然相遇,和历史重逢,和远方的人邂逅,使毕业旅行有了更多的意义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