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|专题|省内|热线
时评|外媒|人物|网摘
视频|健康|网宣|公益|信息
足球|美食|农村|教育|公告
朝鲜族
长白山
2017-12-26 10:30:18 星期二
数字晨报 | 广告 | 好运传媒
首页>魅力旅游 > 正文
用心感知博物馆的厚重
更新时间2020-08-03 17:29:35      人民网
市民热线,我想说。
分享到:
 放慢脚步、深度参与,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,与博物馆在更深维度建立连接

  

  打卡博物馆,是当下休闲游览的新方式,少不了拍照留念。打开手机摄像头,关掉闪光灯,匆匆对焦,按下快门,发条朋友圈分享,再走向下一件文物。这种“路人”模式的观展,虽然留下了影像纪念,但收获的多是视觉层面的愉悦,少有知识的沉潜。

  许多人还遇到过这样的苦恼,展品介绍里时不时蹦出诸如盉、簋、觚之类的生僻字,却并没有更多注解,只好“糊里糊涂”看下去。

  那么,如何与博物馆、与展品建立深度连接呢?吸引观众慕名而来的“文物美图”,给了我们启发。博物馆承载的历史很厚重,想要顺畅地邂逅这份厚重,需博物馆启迪引导,也需参观者用心感知。

  据统计,去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2.27亿人次,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。“10亿+”释放出双重信号:一方面,越来越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收获知识,在千百年前的文明信息中,找到属于当下的认同感;另一方面,旺盛的游览需求也在倒逼博物馆创新设计布展理念,综合运用多种展陈方式讲好文物故事。展陈语言从最初说明牌式分类罗列,到精心编排叙事美学,再到“沉浸式”“体验式”服务,形式愈加丰盈。很多博物馆改变了单向的文化传播模式,注重参观者的感受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
  无论是单独一个展厅的展览,还是恢弘震撼的全景展览,把文物放在第一位的展览,永远是观众来到博物馆的理由。对参观者来说,放慢脚步、深度参与,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,与博物馆在更深维度建立连接,才能体会到逛博物馆的获得感。在考古学家眼里,文物是记录历史和文明的载体;在摄影师眼里,文物是呈现视觉美感与艺术信息的“模特”;在游客眼中,文物是一份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的亲近感。

  8月,大多数博物馆恢复正常开放时间,期待观众走进来,开启更多新知。

阅读 ( )
分享到:
延边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
    所刊登的本网站原创各类新闻、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,版权均为延边新闻网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所有,未经协议许可,禁止下载使用。
延边新闻网Wap版、官方微博
新闻推荐
 
新华社长篇通讯:再塑党的
阅读(2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40) 佚名
 
吉林代表团讨论十九大报告
阅读(61) 佚名
 
党的十九大主席团举行第二
阅读(54) 佚名
 
习近平:把新时代中国特色
阅读(62) 佚名
广告服务|关于我们|网站动态|网站招聘|公益活动|联系我们|网站导航|网站荣誉|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7 - 2017 Ybnews. All Rights Reserved
延边新闻网 版权所有